寧良(生卒具體年份不詳),字元善,大約生于明代永樂年間,祁陽縣金蘭橋(今祁東縣金橋鎮)人。明正統十年(1445年)考取進士,提升為行人首,并升遷刑曹,晚年任廣東按察使,浙江左、右布政使。寧良自幼聰穎好學,為人剛正不阿,為官清正廉潔,體察民情,執法公正嚴明,深受百姓和朝廷好評。
少年聰慧 科考出身
有關寧良的家世,據《祁陽縣志》記載:“父嗣宗,洪武庚午(1390年)辟薦,歷任上林司長官,撫綏有恩,邊境懷之?!彼母赣H寧嗣宗經地方官員舉薦入朝做官,后守衛邊疆,因有恩于邊民,故死后還能被人記得。寧良家教甚嚴,且世代清廉。他少時就很聰慧,在當地以文出名,當時府、縣官員對他都很欣賞。他有一首很有名的詩,寫的是古永州八景之一的“煙江石燕”,這個景點現位于祁東縣內。
石燕江頭云暗時,幾番風雨出烏衣。
雙雙仿佛沿林舞,對對依稀遍野飛。
自信生成由地脈,誰知隱見合天機。
還疑此物成虛幻,隱伏何人辨是非。
明正統十年(1445年),寧良進士及第,那時他僅二十出頭??瓶既胧撕?,他先在行人司任職。行人司,是明代的一種官署名,掌傳旨、冊封等事。不久,因為工作出類拔萃,寧良又被升任為刑曹,實際上就是刑部負責刑法的官員。
明太祖驅逐韃虜,定鼎中原。后明成祖遷都北京,天子守國門。驅逐和防備的,無外乎漠北的蒙古。元順帝逃回漠北,北元一分為二:瓦剌和韃靼。瓦剌和韃靼之間,互相爭雄。到了正統年間,瓦剌逐步強大起來,并且時不時就南下侵擾明朝疆域。正統十四年(1449年),明英宗朱祁鎮當時只有二十來歲,祖母和一干老臣都已經離世,正是自己一展拳腳的大好時機,看到北方韃靼如此放肆,頗為惱恨。在當時總攬朝政的宦官王振的鼓動下,朱祁鎮御駕親征,卻在土木堡遭遇慘敗。當時,瓦剌大軍追上明軍,將皇帝等人困在土木堡,水源被掐斷,陷于死地,軍心動蕩?!爱斠蚕燃僖庾h和的時候,明軍上當。也先趁明軍不備,發動總攻,一舉殲滅了明軍?;实壑炱铈偙环?,王振被樊忠殺死,英國公張輔、兵部尚書鄺野等大臣戰死?!睔v史上稱之為“土木堡之變”。
明英宗朱祁鎮被俘后,明朝大臣于謙等立代宗朱祁鈺為帝以御侮。次年,瓦剌部首領也先送回英宗。幾年后,宦官曹吉祥、石亨扶英宗復位,挾嫌報復,大殺于謙等一派忠良。寧良對人說:“我等頭顱可斷,官守不可移,不能受權貴指使去干壞事?!彼孕幸恢?,堅持與宦官閹黨作斗爭,保全了不少忠良之士。
關心民瘼 勤于政事
寧良先后擔任過廣東按察使、浙江布政使(相當于現在的省長)。在浙江布政使任上,遇上風澇成災,上書《救荒十策》,被皇帝采納,使百姓受惠。明成化元年(1465年),浙江省貢院年久失修,右布政使寧良知悉后,即督促修繕完備,得到當地士紳的一致贊揚。明成化十二年(1476年),浙江布政使寧良在西湖孤山太乙宮(后改萬壽寺)故址重建西湖書院,亦名孤山書院,內設書庫,并捐贍田。因為年代久遠,該書院現已圮毀。
寧良在浙江任職多年,對杭州這座城市傾注了很深的感情。他曾說:“杭州之佳麗富美,大江之南無加焉?!焙贾菸骱氖杩.攲偎囊淮蠊?。史籍中最早治理杭州西湖環境的記載始于唐代杭州刺史白居易。此后,蘇東坡出任杭州知府時,“城內谷米、柴草因此昂貴”,居民生活十分困難,城市發展受到阻礙。蘇東坡組織人力,對西湖加以疏浚,對杭州城市的發展作出了貢獻。
明成化十一年(1475年),時為浙江布政使的寧良與按察副使楊瑄認為“西湖舊深廣,能溉諸邑田至五十六萬頃,今淤湮過半”。奏請朝廷疏浚拓深?!安颊箤幜甲h于錢塘門,捅金門右,開九渠之為一河,以導湖水。鎮守太監李義上其事,從之?!彼阱X塘門左、涌金門右開水門引導湖水,錢塘門左、涌金門右,其間有九渠之一,宜因其舊跡,疏浚為河;構石為橋,以通湖水。外置一閘,時其啟閉,以御橫流,增強了杭州城抵御洪澇災害的能力,老百姓深受其利?!埃ǔ苫┦辏?476年),涌金門北,創開水門,導西湖水,自柳州寺后入城,由曲阜橋達城河,門深四丈五尺,闊七尺,高九尺,置鐵窗權障隔內外,門內外各為橋,上并闊一丈,下闊視水門而高則減二尺,外橋下又為板閘,以防暴益?!焙胫问四辏?505年)楊孟瑛出任杭州知府,又對西湖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疏浚。此后,“正德十六年(1521年)秋,至嘉靖元年(1522年)春”“開城內外河”。在經過寧良等一代代為政者的一系列治理之后,明代杭州西湖得到了很好的疏浚,杭州城逐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城內水系。
慧眼識珠 執法嚴厲
要能分辨玉石,就必須了解玉和石的區別;要能識別人才,就要有一雙慧眼。擁有慧眼的人就必須有寬廣的心胸和廣博的學識。寧良就是一個善于識人的官員。他在任浙江布政使的時候,有一次,到浙江諸生中去考察,了解到謝于喬和王華才學非凡,便把他們選拔為并列第一。此后,謝、王兩人相繼登魁,人們無不佩服寧良識人的才能。
謝于喬先中狀元;王華亦于成化十七年(1481年)中狀元。謝于喬是明代著名詩人,他與明朝中葉的重臣、文學家、書法家、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李東陽交情頗深。
而王華則更不簡單,他的名氣雖然不大,但他的兒子遠遠超過了他,對后世影響深遠。他的兒子就是明代的大哲學家、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。王華,字德輝,號實庵,晚號海日翁,因年輕時在余姚龍泉山中刻苦攻讀,人稱龍山先生。明紹興府(今浙江省寧波市)余姚縣人,成化十七年(1481年)辛丑科中狀元,授翰林院修撰,官至翰林院學士,正德年間南京禮部尚書。
關于王華的人品,在《王陽明傳》中有這樣的記載,大約是1465年,20歲的王華受浙江布政使寧良的邀請,到湖南省祁陽縣給寧良的兒子當老師,住在一個叫梅莊的地方。當地一個大富豪非常仰慕王華的品貌和才學,就把他請到自己的家里做客。一天晚上,已經喝得半醉的王華正準備上床歇息,一個容顏秀麗的女子突然出現在房間里。王華猛然一驚,酒醒了一半。只聽那女子說道:“先生別慌,我是主人的小妾。因我家主人身體有疾,一直生不出孩子,他見先生品貌才華均佳,所以想向先生借種續后。先生如不信,可看這扇面上的字?!蓖跞A半信半疑地拿著扇子一看,果見上面是主人親筆寫的一行字:“欲借人間種?!蓖跞A看罷,略一沉思,便在扇面上加了一行字:“恐驚天上神?!比缓?,他將扇子退給了那位美妾,并毅然決然地將其請出了房間。
寧良“為官清正,振綱揚紀,均賦節役,崇尚儉樸,力戒一切浮夸之風,為時人所稱頌?!彼趶V東按察使任上表現尤為突出。按察使主要任務就是赴各府、縣巡察,考核吏治,主管一個省的刑法之事。當時的廣東地區很不太平,寧良首先就拿不法的官吏下手。位于廣東潮汕地區,民風剽悍,他們的宗族意識強烈,抱團取暖,卻又常常漠視法紀,是幫派文化的重災地。有些當地官員勾結地方富豪,把持著地方的生殺大權,為非作歹,性格殘暴,勢力很大,甚至不把當地知府、知縣放在眼里。他們手中不僅掌握著財富,甚至還訓練有成百的打手家丁。他們作惡多端,當地百姓怨聲載道,告到了省城。
寧良立即調動大隊人馬,采取霹靂手段,頂住各方壓力,將他們盡數逮捕關押起來,甚至連當時的朝廷有人說情,他也置之不理。與此同時,他把作惡的幾位當地官員及富豪首惡數十人押往京城治罪,又發布號令讓當地百姓檢舉揭發,凡自首者,可從輕或不予處罰。他的一系列舉措施行后,廣東潮汕一帶的奸惡勢力便無處藏身。在他任內,當地的民風也得到好轉。從此,他執法嚴厲的聲名便傳揚開來,很多頂風違紀的官員對他都很畏懼。因此,他也得到了朝廷的肯定和褒揚。
來源: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祁東縣融媒體中心
作者:李沛玲
編輯:祁小容
本文為祁東新聞網原創文章,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。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chinarhd.com/content/2022/01/11/1073099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