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物介紹 啟之,本名譚先謂,字清華,湖南祁東人。先后從事教育和新聞工作,業余從事書畫創作和書畫評論以及策展。發表詩歌、散文、新聞、書畫篆刻作品及書畫評論等300余篇。書畫作品參加衡陽深圳書法作品展、深圳市青年書法作品展等10余次,作品被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書法館、湖南三師、衡陽市圖書館、西安碑林、祁東縣圖書館專館收藏,出版《百家題齋名》、新聞作品集《邊走邊記》,與人合作出版散文詩歌集《瀟湘紅杉》以及《啟之書畫作品集》等。
百技無非熟生巧,書里書外通玄機。這是我一首詩里的后兩句,這個書既是指書籍又是指書法。魯迅、林語堂、老舍、孫犁、賈平凹等我喜愛的作家,都談到過寫字。寫字是文人的活計,也是每個人必具備的技能。
我感到自豪的是,除了自己能關起門來寫寫畫畫,自得其樂之外,還能走上講臺,引導更多的人走上書法之路。領我邁入書法殿堂的人是我敬愛的父親,我自小臨過的書法字帖不下百種,但是對我書法創作和教學影響最大的三本書是啟功的《啟功給你講書法》、孫曉云的《書法有法》和沈鵬的《書內書外》。
《啟功給你講書法》:輕松幽默的書法知識
很早就讀過啟功先生的《啟功給你講書法》一書。此書2005年至2015年十年間,經過21次印刷,印數總計達19萬多冊。這本書承襲了啟功先生一貫的幽默風趣的風格,將怎樣學習書法這么專業的問題,講得風趣幽默,旁征博引,古今中外,雅人俚語,讓人在輕松自然、微微一笑中,掩卷而思,忽有所悟。
而特別感到驚奇的是,我記得書里有一章節談到啟功先生對書寫的格子也進行過研究,像一個工匠一樣精細地去計算一個格子的大小,還向大家推薦過一些學習書法的輔助工具,比如用什么格子好之類。
可惜的是,這本書后來被一個書友借去,便不見歸還,打算再買一本再讀一次。
啟功先生是我敬仰的人。上世紀九十年代初,我去北京參加中國作協的培訓班,一個集會請啟老先生出席并講了話,后來我還請他指點我的詩詞和書法,也算一面之師。啟功先生的書法詩詞集,我購有不少,但是,還是這本講書法的書籍對我影響最大。
以前只顧著自己創作,沒有想到要把自己的創作經驗傳授出來,表達出來,現在每天在課堂上面對學生的各種問題,確實有過詞不達意、有貨倒不出、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尷尬境地。這是因為自己的感悟不深、理解不透。找到原因后,就鼓勵自己多讀書,古人有關筆法、結構的書籍不免有些晦澀難懂,今人的書籍又是良莠不齊。
《書法有法》:對筆法的認識更深刻
前年,有一次去深圳書畫家傅志偉家,見到他案頭有一本孫曉云的2003年出版的《書法有法》一書,拿起來一翻,一下被吸引住了,回到家中便從網上迅即買回一本。
《書法有法》一書,不人云亦云,寫的是作者獨到的心得,是自己幾十年鉆研實踐得出的成果。書中所稱,不同歷史時期,書寫材料、環境、姿勢都是有所差異的,不能一概而論,要放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和特定的環境去對待思考,不能泥古不化,諸如此類觀點比較客觀。還有作者對轉筆的觀點和做法,也是自己在書法實踐中體悟出來的,活學活用,在古人用筆的基礎上,加以發揮的一個嘗試。
讀了孫曉云的《書法有法》一書,我對筆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,也嘗試學著孫曉云的轉筆等方法,進行創作,深有所悟。
《書內書外》:讓我廢寢忘食的一本書
沈鵬先生的《書內書外》,也是一本對我的書法教學受益良多的書。說起這本書的來歷,也有些趣味。
去年十月參加梧桐山一個書畫茶藝活動,活動結束之后去就餐的路上,在梧桐山藝術小鎮一家小書店里看到這本書,讀到忘了吃中飯的時間,手機響也沒聽見。后來一位朋友返回書店找,見我還捧著書入迷,拉起我就走了,到飯店我才記起沒付錢,朋友說,他幫我付了。
這本書是根據沈鵬的教學錄音整理的,也可以說是作者原汁原味的教學講義。全書分為19講,分別從知識、想象力與原創力、融通、美與丑等方面進行講述。沈鵬學識淵博,精通文史,每一講都是深入淺出,循序漸進,將深奧的道理講得明白透徹?!耙砸环N田園詩漫步的方式,神游于書內書外互為交織的世界,以哲人詩家的方式探尋其中蘊藉的美?!?/p>
此書有許多切中時弊的論述,讀來醍醐灌頂,精神一振。
在談到美與丑時,沈鵬引用了楊賓的《大瓢偶筆》中一句“逾矜持逾見其丑”,說明矯揉造作而失去了天然之趣才是真正的丑。受沈鵬這種思想影響,近年我也撰寫了一些書法評論文章,在《書法報》刊登后,在書壇產生了一定影響。如《書協應該設立展覽叫停機制》《書法創作務去娛樂化》等文章,對書法展覽等提出了個人觀點,受到廣泛關注。
建議書法初學者:
慎學行草書
提高藝術修養
回顧自己的學書經歷,我對初學者有三點建議:
一是取法乎上,要學習古人的經典法帖,慎學今人的字,還有初學者行書草書慎學。古人的經典法帖是經過時間和歷史淬煉出來的,具有高超的技藝和品質,也是歷代學書者沿襲下來的慣例,不能輕易顛覆。
為什么說今人字慎學呢?因為當代書法家的書法,最終能不能留下來、成為經典很難說。所以不可能以歷史的眼光來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,只有時間和歷史才是最公正的評判。我們習慣從古代留傳下來的字帖中學習,選取這些有歷史公論的書法家和經典法帖。古人的真跡很難見到,可以多看展覽。買的字帖印刷品、出版物,也有質量高下之分,也是需要進行甄別的。
行草書慎學。初學者可以選擇楷書、隸書、篆書作為啟蒙書體,行草書不適合初學,因為行草書的筆法、結構、章法變化多,復雜豐富,不容易辨別和掌握。沒有一定的書法美學修養,不具備高級的書法鑒賞水平,下筆就會走樣,達不到技法的要求。同時,寫行草書,對練習者的綜合素養也有一定的要求,沒有達到一定的書法藝術美育等綜合修養的境界,是無法理解行草書的奧秘所在。
二是持之以恒。學任何東西,都需要專一,持之以恒,堅持終身學習,才有成就。不可半途而廢,一曝十寒。
三是綜合修養。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修養,包括哲學、文學、姊妹藝術等各方面的修養,打通各學科之間的壁壘,打下堅實的全面修養基礎,才有可能在書法藝術修養上達到頂峰。王羲之、顏真卿、趙孟頫、齊白石、王賓虹、林散之等古今中外的大書法家,無一不是大學問家,就足以證明全面修養的重要性。
啟之 文/圖
來源:祁東縣融媒體中心
作者:啟之
編輯:祁小容
本文為祁東新聞網原創文章,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。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chinarhd.com/content/2021/11/09/1037935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