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東縣風土人情
祁東的祁劇分為永河、寶河兩派,但舞臺語言,統一用祁陽官話。聲腔有高腔、彈腔、昆腔三種。它是湖南歷史悠久、流行較廣并對粵、閩等省不少劇種的形成與發展頗有影響的戲曲劇種。祁劇起源于明代,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。
祁劇現有傳統劇目總數上千,有一兩百劇目已失傳,后在1956-1961年期間發掘出來的。祁劇中的彈腔劇目約占百分之八十,高、昆劇目約占百分之二十。
祁劇音樂,素以高亢、激越見稱。曲牌十分豐富,據邵陽地區已整理付印的音樂資料統計,有一千零七十九首。
高腔是祁劇中最古老、最有特色的一種聲腔。至今還保留著“帽形燥鼓”這種古老的樂器。祁劇彈腔,是后于高腔興起的一種聲腔,分南北二路。它的南路,包括〔弋板〕、〔安春〕、〔陰皮〕等。在它的發展過程中,受宜黃戲和徽劇的影響。
祁劇昆腔用嗩吶和笛子兩種樂器伴奏,嗩吶多用于情緒激昂、氣勢磅礴的唱段,笛子多用于敘事、抒情、輕快的唱段。嗩吶伴奏時用大鑼、大鼓、大鈸以加強氣氛;笛子伴奏時用帽形燥鼓輪奏。
祁劇過場音樂,分“大牌子”和“小牌子”兩類,大牌子曲調豐富,既可渲染威武雄壯、莊嚴肅穆的氣氛,也可表現熱烈歡快、沉痛悲切的情緒。小牌子曲調輕快、流暢,多半用以配合表演動作,表現人物思想感情。
祁劇的臉譜化妝,只用紅、黑、白三個基本色調?;槪▋簦┠樧V,除粉臉外,其它多是專人專臉。祁劇的服裝、首飾,也有它的特點。
祁劇的行當,也和其他劇種一樣,分為生、旦、丑、凈四行。細分又有八大色、十個頭等等分稱。八大色是生、旦、凈、丑每行兩個。
祁劇科班眾多,名伶輩出。清咸豐、同治以后,祁劇科班到處涌現。據現有資料,自咸、同到抗日戰爭前,祁陽縣辦有:鴻、元、如、永、祥、方、香、梅、玉、翠、文、三、喜、榮、國、麗、巧、春、超等四十二個科班。其中玉字科的李玉亮,翠字科的何翠福,三字科的唐三雄,喜字科的劉喜艮,稱祁劇三個半聰明子弟,他們都是名重一時的藝術家。培植人才最多的,當推“榮”字科班,如名丑李榮富(藝名李泥巴),名生李榮禎,名旦蘇榮蘭,他們都是馳名湘桂的大老師傅,在祁劇中享有很高的聲譽。
來源:
作者:
編輯:redcloud